WSZ-3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豎流式沉淀池池體為圓形或方形,污水從中心管的進口進人池中,通過反射板的攔阻向四周分布于整個水平斷面上,緩慢向上流動。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懸浮顆粒下沉到污泥斗中,上清液則由池頂四周的出水堰口溢流到池外。
產品時間:2024-09-11
WSZ-3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污水處理設備出方案、報價、技術咨詢、技術培訓、污水設備的維護維修、污水設備的安裝、訂貨都可以找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公司生產各種污水處理設備、承接各種高低難度的污水處理工程。
致電我們,我們可以根據您提供的污水量、處理的污水類別及處理后的排放標準為您選型、選工藝、快速報價等。
輻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圓池的直徑或方池的邊長與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池子的直徑一般不小于16m,大可達100m。池底坡度一般為0.05~0.10。
(2)通常采用機械刮泥,再用空氣提升或靜水頭排泥;當池徑小于20m時,也可采用斗式集泥(一般為四斗)。污泥可用壓縮空氣提升或用機械泵(潛污泵、螺旋泵等)提升排出,也可以利用靜水頭將污泥輸送到下_級處理系統。
(3)進、出水的布置方式有中心進水周邊出水、周邊進水中心出水和周邊進水周邊出水三種形式。
(4)當池徑小于20m時,一般采用中心傳動的刮泥機,其驅動裝置設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當池徑大于20m時,一般采用周邊傳動的刮泥機,其驅動裝置設在桁架的外緣。
(5)刮泥機的旋轉速度一般為1~3r/h,外周刮泥板的線速度不能超過3m/min,通常采用1.5m/min。
(6)出水堰前應設置浮渣擋板,浮渣用裝在刮泥機桁架一側的浮渣刮板收集。
(7)周邊進水的輻流式沉淀池效率較高,與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的輻流式沉淀池相比,表面負荷可提高l倍左右。
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據“淺層沉淀”原理,在沉淀池中加設斜板或蜂窩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種沉淀池。按水流與污泥的相對運動方向劃分,斜板(管)沉淀池有異向流、同向流和側向流等三種形式,污水處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異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時間短、占地少等優點,常應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沉池和小流量工業廢水的隔油等預處理過程,其處理效果穩定,維護工作量也不大。很少應用于污水處理的二沉池工藝中,因為經過生物處理的混合液中固體含量較大,使用斜板(管)沉淀池處理時耐沖擊負荷能力較差,效果不穩定;而且由于混合液溶解氧含量大,斜板(管)上容易滋生藻類形成生物膜,運行一段時間后可能堵塞斜板(管)的過水面積,清理起來非常困難。
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負荷比普通沉淀池大約高一倍,因此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潛力或需要壓縮沉淀池占地時,可以采用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常用斜板(管)沉淀池的進水從斜板(管)層的下部進入后,由下向上.流經斜板(管),懸浮顆粒沉降在斜板(管)底面,在積聚到一定程度后自行下滑至集泥斗由穿孔管排出池外,上清液則在沉淀池水面由穿孔管收集或由三角堰溢流而出。斜板(管)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斜板垂直凈距一般采用80~120ram,斜管孔徑一般為50~80mm。斜板(管)長度一般為1.0~1.2m,傾角一般為60°。斜板(管)上部水深和底部緩沖層高度一般都是0.5~1.0m
(2)斜板上端應向沉淀池進水端方向傾斜安裝。為防止水流短路,在池壁與斜板的間隙處應裝設阻流擋板。
(3)進水方式一般設置配水整流布水裝置,常用的有穿孔配水板和縫隙配水板等,整流配水孔流速一般低于0.15m/s。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在池面上沒置多條集水槽的方式,集水槽的集水方式為孔眼式或三角堰式。
(4)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集泥斗收集污泥后靠重力排泥,每日排泥l~2次,或根據具體情況增加排泥的頻率,甚至連續排泥。
(5)初沉池水力停留時問一般不超過30rain,二沉池一般不超過60min。
(6)斜板(管)沉淀池必須設置沖洗斜板(管)的設施,沖洗可以在檢修或臨時停運時放空沉淀池,用高壓水對斜板(管)內積存的污泥*沖刷和清洗,防止污泥堵塞斜板(管)、影響沉淀效果。
(7)升流式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負荷一般為3~6m3/(m2˙h),比普通沉淀池的設計表面負荷高約一倍,池內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30~60min。
WSZ-3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什么是化學需氧量(COD)?
化學需氧量(簡稱COD)是指用化學方法氧化污水中有機物所需要的氧化劑的氧量。用高錳酸鉀作氧化劑,測得的結果習慣上叫做耗氧量,用OC表示。用重鉻酸鉀作氧化劑,測得的結果稱為化學需氧量以COD表示,二者的區別在于選用氧化劑的不同。以高錳酸鉀作為氧化劑,只能氧化污水中的直鏈有機化合物,而以重鉻酸鉀作為氧化劑,它的作用比前者強烈與*,除直鏈有機化合物以外,它能氧化高錳酸鉀不能氧化的許多結構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因此,同一污水COD值比OC值大得多。特別是當污水廠有大量工業廢水進入時,一般都應測得重絡酸鉀法的化學需氧量。城市污水廠的COD值一般約為400~800mg/L。
高錳酸鉀法的耗量值在污水廠中常被用來作為確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釋倍數的參考數據。
什么是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簡稱BOD)是指在有氧條件下,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所需要的氧量。它是一種間接表示有機物污染程度的指標,有機物的生化氧化分解通常有二個階段,*階段主要是含碳有機物的氧化,稱為碳化階段,約需20天才能完成。第二階段主要是含氮有機物的氧化、稱為硝化階段,約需100天才能完成。在*的情況下,一般標準做法是在20℃溫度下,培養5天,進行測定,測得數據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簡稱BOD5,因此BOD5表示部分含碳有機物分解的需氧量,生活污水的BOD5應約在70%左右。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測定,是取原水樣或經過適當稀釋的水樣,使其含有足夠的溶解氧,以滿足五日生化需氧的要求,將此水樣分成二份,一份測得當天的溶解氧含量,而將另一份放入20℃培養箱內,培養5天后再測定其溶解含量,兩者之差乘上稀釋倍數即為BOD5。
BOD5測定過程中,正確選擇稀釋倍數至關重要。通常認為,選擇的稀釋倍數應使經過稀釋的水樣在20℃恒溫箱內培養5天后,它的溶解氧減少在20%~80%時較為適當。但是,有時常因BOD5的稀釋倍數掌握不當造成數值上的誤差,甚至稀釋倍數太小而得不到BOD5的數據。
測定BOD的用途?
BOD可反映污水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污水中所含有機物越多,則消耗氧量亦越多,BOD數值也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它是污水水質指標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盡管測定BOD需時較長、數據不及時,但BOD指標帶有綜合性——綜合反映有機物總量,模擬性——模仿水體自凈。因此很難用其他指標來代替。